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国内市场  
  • 光伏产业复苏 中国企业成本优势占得先机
  • 发表日期:[2010-05-18]

  • dbzz.net

        金融危机迫使全球光伏发电价格一步到位,这可能是中国企业跃升世界级领导者的真正机会。    

        出货持续增长、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扩产计划重启、越来越多的国家贴上光伏标签……全球光伏市场的反转似乎正在印证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的预言:光伏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晚,但却可能是复苏最早的一个。不过,对这一复苏的迅猛之势,即使是预言者本身也感觉有点措手不及。    

        “现在客户要货要疯了,派专人盯梢要货的事情又出现了,我们在犹豫是否要打破惯例先发货後收款。”4月23日,在江西新余赛维LDK的总部,刚放下电话的赛维LDK总裁佟兴雪告诉《环球企业家》,一家国内光伏企业的高管催促其能否通融下先发货。最近这样的电话佟兴雪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即使其办公室楼下的10多个硅片车间在24小时不停歇地生产,也难以跟上“过于紧张”的市场需求。    

        在1000公里外的江苏徐州,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也有同样的紧迫感。他的任务是让中能500兆瓦硅片项目(在过去5个月刚刚建成),在今年年底前扩展到2000兆瓦,这让其不得不加班加点进行扩产。今年3月,当本刊记者见到吕锦标时,其身後是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数个正在吊装屋顶的硅片厂房已初具规模、4000万美元大单的GTSola设备(全球最领先的光伏设备集成商)已开始安装调试。尽管尚在建设,但临时生产车间已经见缝插针地生产。“现在硅片的需求很旺盛,投产越快收回投资也就越快。”硅片厂的一位现场负责人说。    

        “目前为止我们2010年的产能已经基本定满,只有今年底还剩一点点产能。”英利绿色能源公司海外销售总监王梓寒告诉《环球企业家》,回暖的趋势已经勿容置疑。    

        对于那些跻身全球TOP10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令人沮丧。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研究公司iSuppli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电池组件的平均价格下跌了37.8%,硅片价格下跌了50%,多晶硅价格下跌了80%。他们预计2010年价格还将持续下跌。一般而言,随着规模的扩大,价格逐步下降是任何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规律。但在佟兴雪看来,金融危机几乎让价格下降一步到位,并由此开启了新一轮的竞赛。    

        价格的陡降迫使高成本的国外光伏企业纷纷将其制造部门转移,或干脆让中国企业代工?这意味着,在这个中国唯一与世界同步的产业中,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得以真正发挥?包括尚德、英利、赛维、天合光能等在内的众多光伏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如果说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光伏企业刚刚在全球产业链上谋得重要一席之地,那麽接下来的未来5年,将有可能诞生真正的世界级领导者。    

        中国光伏企业受益的直接原因令人出乎意料。2009年全球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很多欧美企业被迫停产甚至遣散工人,在市场需求突然猛增的情况下,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产能,这间接造成了中国企业产能的供不应求。

    “至少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他们才能恢复。”佟兴雪说,光伏设备的调试相对简单,但要想重新找到足够多的熟练工人,在这个新兴行业是一件颇为耗时的工作。
        不过这似乎也意味着,随着全球各地工厂的恢复生产,这种针对中国企业的“小阳春”也将迅速过去;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德国上网电价政策调整。去年底,德国环境部计划从今年4月1日起降低屋顶光伏设备发电并网的收购价,再从7月1日起降低平地光伏设备发电并网的收购价,削减额度高达15%。今年1月,iSuppli就曾做出悲观预测,“今年德国市场第一季度会过热,然後在第二季度崩溃。”    

        对市场前景的质疑开始让一些企业领导者犹豫不决。“今年上马的光伏电站采购的电池组件我得等等看,6月过後市场才比较清晰。”今年3月一家国内着名发电企业的领导人向《环球企业家》表示了其担心。

        这种犹豫在英利绿色能源公司CFO李宗炜看来有些过于小心了。他认为,对于德国这一全球最大光伏市场补贴的降低,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也是利大于弊。因为在一个利润率越来越低的行业里,那些成本更低的企业更具有生命力。而在德国之外,光伏市场也正迅速蔓延成一种全球趋势。今年初,着名光伏杂志Photon就曾号召光伏企业“逃离德国”,其随即介绍的13个现有的新兴光伏市场让中国光伏企业看到了希望。这些来势凶猛的新兴市场包括:比利时、保加利亚、美国加州、中国、捷克、希腊、印度、意大利、日本等。“捷克竟然是去年全球光伏安装量第三的国家,连立陶宛这样的国家都加入进来了。这是件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李宗炜说,“全球光伏市场的扩容是毫无疑问的,甚至每年翻一倍都有可能。”    

        此前做出悲观预测的iSuppli也在最近修改了其预期,称2010年全球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将增长68%,达到8.6GW,这意味着全球光伏市场增速将回到危机前2008年的水平。    

        不过,且慢欢呼。对于那些忙于扩产出货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全球光伏市场的复燃也同时意味着风险。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各个光伏企业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其扩张速度不得不保持甚至超过全球光伏市场的增速,“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动式的扩张。”李宗炜说,企业也面临市场扩容带来的市场份额压力。    

        另一个挑战在于,尽管市场复苏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成倍增加的出货量,但企业的收入却几乎没有增加,股价也一直维持在低位:以天合光能为例,其2009年太阳能电池组件出货量近399MW,比2008年201MW的出货量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收益却仅比2008年增加1.6%,几乎与上年持平。天合光能预计2010年的出货量将再次翻倍,但收益却注定难以保持同步增长。    

        这让中国光伏企业在忙于扩张的同时,也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此时他们又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品牌建设。为此,英利赞助了世界杯,赛维开始延伸产业链以让终端产品“接近客户”,并提出加强其最薄弱的市场营销能力。    

        蛋糕的增大还带来了虎视眈眈的新进入者:金融危机以来,三菱、三洋、夏普、三星、宏达电、鸿海、台积电等一大批传统工业巨头都宣布进军光伏。

        三星和LG电子已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商,液晶面板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具有相同的原理,二者无需太多调整即可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而台积电等企业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制造业积累复制到光伏产业;更多的跨国公司的网络、销售等资源都可以直接嫁接。这些跨国新玩家的加入会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什麽,答案水落石出还有待时日。

    (来源:环球企业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