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国内市场  
  • 风机制造商争相“下海” 整机质量有待检验
  • 发表日期:[2010-06-21]

  • dbzz.net

         随着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启动,众多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纷纷争食海上风电这块蛋糕。无论是海外的维斯塔斯,还是国内的华锐、金风,抑或是二线的整机制造企业,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大型海上风机项目。

        这背后,既有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作用,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业内人士担心,在没有经过长时间检验的情况下,大规模扩大海上风电设备产能,由此导致的风机质量问题,或许会对我国海上风电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争食海上风电蛋糕

        近日,维斯塔斯海上风电总裁简森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已正式向中国市场推介旗下的V112-3.0兆瓦风机。在维斯塔斯海上风机序列中,之前的V90-2兆瓦风机已经在天津一体化风电设备基地实现了量产,此番向国内市场推荐单机容量更大的3兆瓦风机,意味着海外整机制造商分食国内海上风电蛋糕的步伐愈加紧凑。

        国内整机制造企业的势头更猛。

        日前,由华锐风电生产的34台3兆瓦海上风机已经全部并网,这证明了华锐风电已经具备了批量生产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能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广东明阳2.5/3.0MW超紧凑型风机已正式下线,上海电气单机3.6兆瓦风机也即将在本月下线。目前正在研发同级别机型的企业可以列上一串长长的名单:东方电气、天威保变、长征电气、海装、联合动力、保定天威、江苏新誉等。

        而5兆瓦单机容量的下线时间,也在湘电与华锐之间紧锣密鼓地竞争中进行着。湘电风能副总经理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旗下5兆瓦风机有望年内下线。而今年1月,华锐风电5兆瓦风机项目已经在江苏盐城奠基,整机下线时间也指日可待。

        大型风电机组研发的如火如荼,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鼓励。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曾明确表示,陆地风电主力机型应该到3兆瓦,海上风电应该在5兆瓦以上,同时应该加速10兆瓦机组的研究工作。

        根据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公司测算,在整个海上风电场项目中,风机只占到总成本的35%,其他成本来自于建安、运维、并网、管理和回收等部分,其中,建安占24%,运维占22%。因此,海上风电单机容量越大,风电场建安维护成本相对越低。

        整机质量仍待检验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掌握海上风机制造技术的供应商非常少,技术保护严格,还处在边运行边改进的阶段。在国内,海上风机研发刚刚起步,虽然借助国外设计单位的技术经验,起点不低,但仍缺乏实际商业运作的考验,机组在可靠性、易维护性上,都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一般说来,风机设备的可靠性是海上风电项目成败的关键,由于海上风机装运成本较陆上高出许多,因此海上风机的机组故障将迅速增加项目的运营费用,增加财务风险。

        据了解,国外海上5MW风机一般在岸上运行监测3年以上,并进行海上恶劣环境下的风机各参数非标准排量模拟仿真试验后,才能逐渐确定批量生产。

        “欧洲各国一致强调,海上风机在吊装之前,至少要在陆地上进行1年的测试。目前国产陆上整机可利用率不到90%,海上风电由于技术难度更大,可利用率将会更低。海上风电建设示范项目应分阶段运行,开始宜小规模从近海发展。”上海电器副总刘琦说。

        台风则是海上风机面临的另一重要挑战。

        目前整个太平洋东海岸,只有东海大桥一个海上风电项目,而这一区域正位于台风泛滥区。2006年桑美台风登陆浙江省苍南县,经检测,最大风速为78.1/秒,其结果是,苍南风电场遭受了毁灭性打击,28台机组中的20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整个风场几近报废。

        华仪风能副总吴运东认为,由于我国海上风电的极值风速目前仍无法确定,如果将极值风速提高,则风力发电机组的重量和成本将会大大增加。这一问题,将长期困扰我国海上风电开发。

        据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工程师罗天雨介绍,世界上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丹麦的Horns Rev,从2003年2月开始运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风场80台风机总计出勤维护约75000次,即每天每台风机维护约2次。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盐的水分进入发电机和变压器,这些情况是以往陆上风机不曾遇到的。

        因此,业内人士担心,在没有进行充分试运行的前提下,大规模上马海上风机制造项目,由于未来海上风机质量或者风电场运行成本问题,这些项目或许会受到产能过剩的威胁。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在本世纪最初几年由丹麦Horns Rev和Nysted示范项目所构成的“丹麦浪潮”之后,海上风电的增长速度在2004年到2006年明显减慢,每年只有一个项目建成,其主要原因便是项目建成后人们发现,项目成本过高,开发商难以实现盈利。

    (来源:中国证券报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