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国际市场  
  • 二十国集团峰会欧美在多方面存在分歧
  • 发表日期:[2010-06-29]

  • dbzz.net

    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2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幕。在此次会议上,美国和欧洲国家无疑都是重要的与会者。然而,围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如何进行国际金融改革等问题,双方在会前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它们在会上如何协调立场以使本次峰会取得成功,令人关注。

        促进经济增长:政策之争

        根据会议东道国加拿大政府发布的信息,经济可持续与平衡增长是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但是,在如何实现这种增长的问题上,欧洲和美国分歧明显。

        今年初以来,欧洲经济遭遇债务危机。德国和法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逐渐形成统一战线,主张大力采取紧缩政策,削减财政赤字,巩固公共财政。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欧洲国家需要的是以真实基本面为基础的增长,而不是以负债为基础的增长。

        美国总统奥巴马峰会前则强调,多伦多峰会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和推动经济复苏。他呼吁欧洲国家不要急于执行过度的紧缩财政政策,担心这种做法将危害世界经济增长,影响就业市场回暖。美国财长盖特纳和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也表示,二十国集团对于确保全球经济成长至关重要,必须承诺减少长期赤字,但不能以牺牲短期经济成长为代价。

        然而,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强调,没有任何经验说明,高赤字有利于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对德国消费和投资增长构成了最大威胁。

        法国巴黎大学经济教授米歇尔?阿列塔指出,欧美分歧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和重商主义之争。在世界经济复苏还很脆弱的背景下,美国领导人希望运用凯恩斯经济理论,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实行财政赤字、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他们认为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难以消化财政紧缩的后果;而德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国内问题,担心内需疲软,所以基于重商主义思想,强调加强本国经济竞争力,不断通过对外贸易累积顺差。两种主义之争的结果是国际经济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大。

        国际金融监管:形式之争

        在国际金融监管方面,欧美有分歧,也有共识。

        在征收金融交易税方面,双方存在不同看法。法德两国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征收金融交易税,将税收用于补偿未来可能发生的银行救助成本,以保证金融公平竞争,预防金融风险。但美国、加拿大等国表示反对,认为此举将降低信贷流动。

        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承认,在全球范围内征收金融交易税这一目标在多伦多峰会上恐难达成一致。但欧盟成员国最近曾表示,如果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无法达成一致,欧盟将自行实行征税计划。

        阿列塔认为,加强金融监管是全球共识,剩下的只是形式上的争论。他建议全球成立由银行和金融市场监管代表组成的系统风险理事会,协调和行使金融业监管的职权。

        美国市场观察网分析师纳丁认为,各国的金融规则与管制若缺少协调性,将导致全球金融机构迁往监管薄弱的地方,这样的金融改革终将失败。

        欧美在征收银行税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欧洲国家更是领先一步。德国今年3月份宣布开征银行税,法英两国也计划从明年起开征银行税。奥巴马今年年初也曾提议在美国征收银行税。不过加拿大认为那些银行业经营没有失误的国家不需要征收银行税,主张建立有效的金融调节国际机制,并设立紧急资金。

        G20机制建设:利益之争

        法国总统萨科齐主张加强二十国集团相关机制建设。他认为,联合国安理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管理模式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已经“过时”。法国认为,二十国集团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全球治理平台,但如果不形成机制,其形成的决议只是一纸空文。

        但是,法国关于二十国集团机制建设的想法并没有得到美国的积极支持。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加雷特在2010年第一期《外交政策》上撰文指出,二十国集团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构造了一个类似于非执行董事会的组织,但并不是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委员会,其形成的决议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改革和监管现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对全球进行治理。

        萨科齐还倡导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他提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过时,新的游戏规则应该真实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意见。

        而在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上,美国希望说服欧洲将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部分话语权转让给新兴经济体。但欧洲方面则认为应将当前美国享有的一票否决权变为绝对多数原则。欧美在此问题上的分歧由此可见一斑。

        分析人士认为,欧美利益各异,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方式也不相同。音调不同,琴瑟难谐。

    (来源:新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