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巨野县农机局在跨区作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坚持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的规范化管理,积极为农民增收培育新的增长点,全县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愈来愈高,效益愈来愈显着。
今年“三夏”期间,全县共组织跨区作业机械860余台,先后赴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地进行跨区作业服务,实现平均单机跨区作业总收入3.6万元,纯收入2.1万元;全县实现“三夏”农机跨区作业总收入3000万元。
“三秋”期间,县农机局计划组织5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200台大型拖拉机跨区作业,预计“耕种收”农机跨区作业面积将超过60万亩以上;全年可累计创收5000万元以上,纯收入3000万元以上。跨区作业既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扩大跨区作业规模,提升跨区作业水平,县农机局始终将跨区机收作为本县农机工作的“形象工程、重点工程”放在首位,紧紧本着“农业增效、农民和农机户利益双赢”的工作理念,积极组织跨区机收作业,大力推进农机作业市场化、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了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随着作业市场不断成长、成熟、发展壮大,跨区作业项目由单纯的小麦机收拓展到玉米、花生、油菜、大豆机收、深耕整地、小麦机播、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等,作业季节由单纯的三夏跨区作业拓展到春、夏、秋、冬“四大战役”,服务领域由省内拓展到省外。
一是以规模促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巨野县农机局把跨区作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跨区作业目标任务和实施意见,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对跨区作业工作进行部署,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将跨区作业任务落到实处。并努力探索和完善跨区作业的运行机制、效益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大力培育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经纪人、农机大户等市场主体,积极组织引导它们参与跨区作业,将跨区作业市场培育成完善、健康、发达的农机作业市场。全县跨区机收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管理越来越规范,效益越来越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农民的一致欢迎,农机跨区作业已成为农机部门的“品牌工程”。今年,巨野县继续打造农机跨区作业优质服务品牌,将充分发挥20多个跨区明星作业队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坚持讲服务、守信誉、重质量,提高作业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巨野县农机跨区作业的良好形象。同时,充分发挥3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跨区作业主力军作用,大力推行农机跨区作业“一条龙”作业、订单作业、套餐式服务等服务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作用。
二是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组织化程度。农机作业市场信息服务是组织好跨区作业的重要一环,在前期的跨区作业准备工作中,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手开展作业市场考察、机具检修、人员培训、建队编组、办理保险、作业证发放、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农机局通过实地考察等多渠道、多形式,及时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手提供有关作业地区的市场需求、作业时间、机收价格、适用机械、维修网点等信息,解决好机械扎堆等问题,减少空耗,提高效益。今年4月份,农机局派出考察组驱车近千公里到河南,对全县的千台机车挥师西上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慰问正在那里跨区作业的大屯农机专业合作社、义和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的机手们。7月份,又赴江苏、安徽两省考察跨区作业市场,行程3000公里。跨区作业范围已涉及全国大部分有小麦、玉米主产省份。
三是强化思维,增强跨区作业竞争机制。全国农机具大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剧,跨区作业效益能否再创新高。保证可观的效益成为机手经营农机的关键,也是农机管理部门工作的目标。针对今年收割机数量不断增加、机手收益有所下降的现象,农机局一方面四面出击,加强跨区作业信息指导工作,建立更为便利、更为完善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以今年购机补贴政策为契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以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为重点,对现有收割机进行更新换代,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具有一机多用的性能,可以收大麦、小麦和水稻,可以有效延长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益。跨区机收在给农机手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思维不断强化,竞争思维的强化,不断提高他们的收益。核桃园齐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集团作战的优势,组织机械跨区作业。从2008年建社至今,先后完成了本地农田耕、种、收、整作业1.2万多亩,并深入到河南、河北、安徽等省进行多种作物作业,作业时间3个多月,作业收入超过70万元。
四是以资源配置优势,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培育、扶持和规范跨区作业服务,是农机部门长期的职责。巨野县农机局以跨区机收作业服务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产业化,在机耕、机收、机械栽植等作业服务环节推行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通过市场有效地配置机具资源,提高机具利用率,形成规模作业,降低生产成本。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跨区作业总收入近3000万元,通过农机服务形成产业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仅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就直接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网 )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