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市场分析  
  • 工程机械行业:离良性竞合有多远
  • 发表日期:[2012-04-23]

  • dbzz.net

      “我们不便评价竞争对手”。对于每一次明里暗里的“掐架”,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二者在回应媒体及外界关注时却显得很有默契。

      激烈争夺市场份额的同时,这两家同处湖南的中国工程机械业巨头,在海外收购领域的恩怨纠葛,也从2008年的CIFA收购案,一直“掐”到2012年对德国“大象”的并购。

      二者首次公开对垒,发生在2011年11月一次行业代理商会议上。在论及“企业海外并购之路”话题时,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中国甚至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大整合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时机也不成熟,海外收购成本很高。他不点名地爆料称一场收购“原本只需要20亿元的成本,最后花费了50亿元”。

      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表态反击,“作为行业竞争对手,在公开场合评价别家私事是不道德的”,表示中联并购CIFA成本不到20亿元人民币,台下与会者哗然一片。

      这场恩怨,源于2008年。彼时,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巨头意大利CIFA面临破产,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都有意竞购以打开国际市场局面。后湖南省发改委找双方协调,希望其中一方做出妥协,以避免抬高价格。三一曾希望和中联重科联合收购,却遭拒绝。而郭学红后来反爆料,三一曾愿以1亿欧元代价,向其买断并购资格。

      类似的竞争故事,在2012年重演。全球排名第一的混凝土设备商、拥有大象品牌的德国普茨迈斯特,邀标寻求买家。三一重工上演“徒弟收购师傅”的经典案例,两情相悦中,中联重科祭出一纸批复,表示自己才是备案申报、得到发改委同意批复的有资格收购者。双方又陷入“路条”之争。

      此番由梁林河和陈晓非两位高管在微博上掀起的热闹,一方为行业秩序之乱痛心疾首状,一方则摆出提点历史敦敦告诫的姿态,除了各自旗下团队的摇旗呐喊,在更多业内旁观者眼中,更像是一场没必要的嘴仗。

      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一领导表示,这些国内巨头企业,目标都应是走向国际竞争,应懂得把握风险。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则向记者指出,在趋势性的走出去领域,中国企业或当效仿日本企业的互相尊重与良好沟通,以避免恶性竞争可能导致的损失。

      而无论是本土发展还是走出去,工程机械行业的自律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良性竞合,希望在经历一个看似必然的过激竞争阶段后,能进一步发展至进退有度的成熟期。

     

    (来源:互联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