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国内市场  
  •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案看电梯行业
  • 发表日期:[2010-04-12]

  • dbzz.net       

      瑞典当地时间3月28日晚上9点,中国吉利和美国福特正式签约,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交易价格不超过18亿美元,获得了沃尔沃所有的产品、研发、销售、品牌等24亿美元的资产和35亿美元的负债。这是一个绝对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吉利正式收购沃尔沃,这个消息足以让世界震撼,而收购价格是以往所有预测收购价格最低的一个。从经济学上来看2010年将是关键的一年,因为2010年既是国家“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中国提出“走出去”战略的第15个年头,因此2010年的两会代表、委员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格外关注。吉利收购沃尔沃很多人只看到了相关的三家重组方以及此次并购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但是殊不知此次并购带来的意义绝非如此而已。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低成本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近些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在世界上不断壮大,但中国的企业仍旧停留在最初的企业模式上,很难有真正成为世界级别的企业。而个别具有优势的企业除了特殊领域的国有企业之外,大都是资源型企业。没有真正的技术的沉淀就竞争能力而言,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相当的明显。而并购将成为中国部分企业获得核心技术资料以及品牌地位。而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恰恰为中国的企业开辟了先河。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艰难历程



      2008年12月1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重新评估其针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战略方案,包括可能出售这家总部位于瑞典的优秀汽车制造商。福特还表示,决定重新评估是为了回应全球汽车行业,尤其是截止2008年底过去的三个月来的大幅回落,以及全球经济大幅波动的严峻形势。针对沃尔沃的战略性的评估能够保证有足够的资源来实施以产品为导向的变革。



      针对12月1日福特公司宣布出售沃尔沃,瑞典政府很快就做出了表态。2008年12月2日瑞典政府明确表示,不会把目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收归国有。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在《每日新闻》上表示,政府不是一家救急银行,一旦企业陷入困境就可以提供资金,“我们不能滥用纳税人的钱”。并强调自1999年沃尔沃轿车公司被福特公司兼并后,受金融危机影响,沃尔沃轿车销量呈大幅下降之势,曾经仅仅一个季度的亏损额便高达4.6亿美元。



      2008年12月4日福特公司决定以60亿美金售沃尔沃,四天之后便传出了长安集团密洽收购沃尔沃的消息,翌年2月4日福特与雷诺洽谈出售沃尔沃,次日吉利购沃尔沃获发改委批准,沃尔沃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它本身的并购价钱。2009年2月26日东风和长安表示将竞标沃尔沃,同年3月6日奇瑞购沃尔沃获发改委批准。竞争程度越来越烈,吉利作为其中的一个国内的汽车产业在开始的这一阶段并不占有优势。



      2009年吉利公司开始为并购沃尔沃做出努力,3月10日吉利聘金融公司买沃尔沃,经过两个月时间的酝酿直至5月23日吉利购沃尔沃资金链渐渐清晰,这与吉利为此次的并购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分不开的。2009年10月28日,吉利成沃尔沃首选竞购方。2009年12月23日,吉利福特就收购达成一致,至2010年3月28日吉利收购沃尔沃终于尘埃落定,历时一年的苦恋终于修成正果。



      吉利汽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它的汽车历史不过10余年,2008年销售额不足50亿人民币。而沃尔沃则是一个具有80年历史、千亿销售额的国际知名品牌。无论是来自行业内部还是行业外部得声音都充满了质疑的声音,大家都吧这次的并购行为成为了蛇吞象。跨国并购是一个复杂的经济行为,其品牌、人员、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方面的整合成本之高难度之大非能够常人想象,这对操作并购的企业在公司治理、国际化经验、经营绩效等多个方面有很强的挑战。



      吉利并购沃尔沃目的



      中国汽车的之所以一直没能在国际上形成具有相当优势的地位,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技术的缺乏。中国的汽车行业相较欧洲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起步晚,技术差,因此核心技术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重新崛起的关键所在。缺乏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汽车强国之路的最大障碍。数据显示,近年来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所占份额超过60%,轿车零部件超过80%。在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其中由跨国汽车公司控制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90%。中国汽车业将面临被跨国公司掏空的危险,技术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复兴的关键。



      吉利苦心孤诣收购沃尔沃最想得到的就是其技术能力。据估算,沃尔沃累计投入达200亿美元,在整个汽车制造以及研发体系中沉淀下巨大的技术能力。拥有可满足欧洲最新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发展能力。特别是沃尔沃轿车在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的众多领先技术,以及研发、生产豪华车型的体系能力。沃尔沃拥有超过4000名的高素质研发人才,还有超过15000名熟练工人以及美国政府认可的全球最先进的试车场、试验研究中心,以及海量的数据库。不得不提的是沃尔沃占有的豪华汽车近乎10%的市场,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可想而知。



      从吉利看中国企业并购的意义



      吉利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却成功完全收购了具有80多年历史的全球著名品牌企业,不仅仅是100%收购,而且是全品牌收购,全体系收购。这不同于IBM被中国联想的并购,因此此次的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从长远来看此次收购行为带来的不仅仅是吉利或者沃尔沃的自身的提高,而且带来的将是中国企业的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图1 1990~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跨国并购走势对比



      图2 1987~2008年中国赴海外并购情况(单位:百万美元,件)



      中国跨国并购规模较小,但近些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明显加快。与对外直接投资的走势相似,1990~2001年以前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额年均只有5.43亿美元。中国入世以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进程明显加快,2002~2008期间年均并购额高达70.17亿美元。其中,2006年高达156.84亿美元,2008年并购额达到187.26亿美元。



      如此之多的企业采取并购,那么海外并购究竟会带来什么?首先,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应。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针对不同的顾客或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能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融资相对容易等。



      其次,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效应。企业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藉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会导致企业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其一,在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以取得实现本产业合理化的比较有利的地位;其二,在国际竞争使得国内市场遭受外国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的情况下,企业间可能过并购以对抗外来竞争;其三,由于法律变得更加严格,使企业间包括合谋在内的多种联系成为非法,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内部化”,达到继续控制市场的目的。



      再次,并购能给企业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



      最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企业并购的重要动因。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逐步由两极走向多极,国际竞争已全面地从政治斗争、军事对抗为主转向了经济竞争。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更多企业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正是为了对日益增强的全球市场竞争压力作出反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都越来越追求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投资来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经营,以便开发新市场或者利用生产要素优势来建立国际生产网,而并购是其最有效的途径。



      电梯等机械制造业海外并购



      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并购已成为最主要的投资形式。在如此巨大的跨国并购市场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所占份额自然不小。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所经历的跨国并购几乎都是海外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目前,我国机床行业率先走出国门,对海外企业进行收购,机床行业共实现了十余起对海外企业的收购行为。



      我国的机械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良好,很多企业已达到了国际水平,都在积极寻求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口。机床行业的海外收购所走过的路,为其他机械装备制造业将来的海外并购之旅提供了初步的经验和启示。



      2008年,我国电梯产量超过21万台,年增幅超过20%,产量超过了全世界电梯年产量的50%。中国已经逐步的形成了国际最大的电梯的市场,同时中国也正在逐步的成长为一个颇为具有竞争力的电梯生产大国。可喜得是近几年中国电梯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电梯进口数量。中国电梯也有望逐步的走上海外并购的趋势。



      国产电梯产业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从长远出发建立合理的宣传策略,合理统筹运营。国内的电梯公司大都不敢于尝试,而看的高才能飞的远,所以中国的电梯公司需要重新给自己画一个蓝图,放眼高远。没有那一家电梯不想做大做强。如果可能我想,每一家电梯都希望能把自己的电梯买到月亮上。国产电梯,目前一直都处在上升的趋势,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怎么跑的更快更好,要从科技,质量,等一系列的方面做工作。而不是等着是拾牙慧。做自己心目中最好的电梯,需要我们从头审视我们自己,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无可挑剔。争取强大我们的自己的电梯产业逐步的强大,大胆的在世界的舞台上展露自己的风采。据悉有些国内的大型机械集团已有了并购北美以及欧洲部分电梯厂的计划,虽然一切都尚在孕育之中但是中国电梯扬眉吐气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来源:中国机械专家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