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工业经过六十年的建立和发展,目前已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机、电、液、气、光、各种元部件、系统、刀具、砂轮、量具、附件等各个方面,低、中档产品能互相配套。而且,经过多年以来的引进、仿制、逐步开发,在向高档产品进军方面已积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能够供应本国工农各业发展所需的一般产品,有自我周转能力,能经受得起一定的风浪。
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机床产品存在着严重的三多三少现象:低档多、中高档少;低精度的多、高精度的少;手动的多、自动化的少。受限于多方面因素,中国机床工业本身的组织结构存在较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缺乏强有力的生产各种先进基础元件、部件、刀具、测量、附件,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强大企业;机床的生产缺乏各种先进配套元部件进行强有力的配套,先进配套件依靠大量进口。(2)缺乏各种人才和强大的科研系统和机构,虽然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和产品,长期却不能掌握关键技术和创新。(3)缺乏强有力的大型先进企业,不能在各类机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方面起到带头、示范、帮助作用。(4)关键技术、质量不过硬,各种产品的精度、可靠性、稳定性、耐用性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5)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弱,应变能力差,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市场需求总的趋势是向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发展。对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耐用性,以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数控机床的水平在向高精尖发展。为进一步提高精度、效率、自动化,复合加工机床、5轴控制加工中心(MC)、机器人与机床组成的加工单元,重型、超重型、小型、超小型数控机床,各种先进控制系统、功能部件、刀具、测量、附件等将不断创新。
1.打好技术基础
在机床方面,提高机床的强度、刚性、抗震性、减少热变形,如瑞士STUDER公司的所有磨床、美国HARDING公司的许多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其机床基础部件已经大都?用人造树脂材料(或称人造“混凝土”),强度大、阻尼好、抗震性强。
在刀具方面,为提高刀具的强度、耐热性、抗磨损性,发明新型刀具材料。
零件的加工工艺是机床设计的灵魂,是今后创新的重大发展趋势之一。如复合加工、MC+车、MC+磨、MC+齿轮加工、MC+激光加工、成形曲面的5轴联动加工等,都是工艺上的创新和变化,仍然是今后技术发展的重大趋势。
对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来说,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是由低档向中高档、向高精尖发展,加速打好技术基础,真正提高生产效率,切实在生产中充分利用、发挥威力是最根本的任务。
2.重视科研创新
在2009年10月欧洲国际机床展上,德国的DMG公司展出面积达1554m2,有30多台高科技先进数控机床展品,其中有7台创新产品。靠的是科研创新。德国吉特迈集团的总裁说,他们非常重视科研工作,每年要拿出5亿欧元来进行科研创新。在世界经济危机之中,虽然资金十分紧张,但科研决不能停止。
今后世界机床工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必须依靠科研、创新,用先进、优质、可靠的产品来占领市场。对我国来说,如何切实解决科研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关键。
3.加强配套合作
今后机床工业的发展将更加突出对各种功能部件,数控系统,各种配套元部件,特别是刀具的科研创新、配套合作工作。
在2009年的EMO展会上,各种先进配套元部件琳琅满目。其中,台湾有105家企业参展,大量展出了许多MC用的刀库、机械手,以及数控机床用的各种配套件,受到观众的欢迎。这是台湾制造商能够看到配套技术发展趋势的一种重要表现和成功。
长期以来,中国的配套、合作工作做得不够好。因此,许多关键技术不过关、中高档数控机床发展缓慢,许多先进功能部件、数控系统,大量进口。
4.重视人才,提高产品质量
国外先进企业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的普遍做法,一是大力降低成本;二是加强科研、产品开发、创新;三是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战斗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并且为经济好转、抢占未来市场阵地作准备。希望中国机床工业的各级领导和全体人员对此能加以重视。
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非常重视保留各种人才,而且在不断加强培训工作。一旦经济好转,这些人才立刻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和作用。有了成套的各种人才,才能切实保证产品、经营、服务等方面的质量,今后真正做到以质量取胜。
企业发展靠产品,产品发展靠人才。机床发展必须正确解决好市场需求、科技水平、人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市场需求是动力,科技水平是基础、人员素质是根本。
(来源:北京机床研究所)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