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展的中国风电产业在面临"并网难"等下游瓶颈的同时,目前还面临着来自上游制造业的一场新考验。
由风电装备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的恶性市场竞争,正在演变成一场"惨烈"的价格大相关公司股票走势战。多位业内人士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风电装备业将由此步入"大浪淘沙"的时代。
现状:风电千瓦装机造价再降千元
随着风电设备价格战的愈演愈烈,风电单位造价正在呈现大幅下降。《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对内蒙古、辽宁、河北、广东等地调查获悉,目前风电整机平均价格与2009年同期相比已下降将近1000元/千瓦。
"我们在蒙东地区风电开发虽起步较晚,但却赶上了设备市场变化的机遇期。"华能通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玉刚告诉记者,"2008年建设宝龙山风电场时,单位平均造价为9250元/千瓦;2009年建设珠日河风电场项目时,单位造价就可控制在9000元/千瓦以下;目前则有望降至8000元/千瓦多一点。"
据了解,尽管面临着"并网难"等诸多制约,但投资商对风电的开发热情却愈加高涨,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风电单位造价的大大降低。与开发商不同,风电装备制造商面对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大都表示出深深的焦虑。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远称之为"面对蛋糕集体自杀"行为。他说,近两年来市场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国内风机设备价格节节跌落,利润空间正被严重压缩。
"为拼争市场,风电装备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已打得"鲜血淋淋"。"湘电风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邹长宁警告说,自去年以来,已有相当一部分设备制造商出现亏损;下一步有可能出现大面积倒闭。为了生存,有些"制造商"不得不变身"开发商",即由风电装备制造向风电场开发转型。
作为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金风科技也同样感受到价格战带来的巨大压力。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甚至用"惨烈"一词来描述风机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虽然我一向认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适当的正常的竞争会促使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的价格战却已经演变为一场自杀式恶性竞争,将给整个制造产业带来不良后果。"
武钢分析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是违背经济规律的非正常竞争行为,结果则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原因:低端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
分析风电装备市场价格战的原因,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了"产能过剩",而且是"低端产能过剩"。
曾几何时,作为国家全力支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的风电产业,吸引了全社会各路资本的密集关注。铁路、航天、兵器等行业国有资本大举进入创业,开矿的、修车的、装空调的等民营资本也纷纷挤进来淘金,风电装备企业数量由此急剧增加。
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风电整机制造厂商只有6家;截至2009年底,整机生产厂商已发展到将近90家。其中已有样机的企业57家,年装机100台以上的企业约为30家。此外,还有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上百家,叶片生产厂50余家。
早在2009年初,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曾通过《经济参考报》向业界发出"警惕风电设备制造业投资过热"的呼吁;同年9月下旬,国务院批转由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上报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更为明确地指出:要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
"虽然我国风电产业开发的速度全球第一,但风电装备产能的扩张却远远超过了产业的需求。因此价格战在所难免。"史立山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说,"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我们希望是有序竞争,而不是无序的恶性竞争。"
(来源:慧聪)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