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汽车零部件技术的长期缺失似乎已成习惯,到底是被忽视了还是太过羸弱?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大而不强”的悠然自得中,还要自娱自乐多久?面对1739万辆的年产量和3000万辆的预计年产目标,面对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和企业残酷竞争的双重压力,作为汽车产业中的关键一环,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却声音微弱。
“我能做到的,你未必能做到。”面对外资品牌的不断挑衅,自主品牌反而越来越没有了骨气。看似相同的排气量,由于发动机、车载控制电脑、底盘等技术的差别,使得国际名牌车的输出功率、提速能力、操控性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本土汽车。“同样堵在北京的三环上,同样70迈以内的速度,一旦有空档,名牌高端车一脚油门就能过去;开本土低端车,要么空档没了,要么跟别人顶上了,等我到家了你还趴在路上呢,这就是差别。”一位对汽车深有研究的人颇为感触的说。
在零部件领域,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处于研发水平前列的企业,其技术水平会越来越高,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研发实力较弱的企业则一直在走下坡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自己都觉得没看头。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也许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宿命。
而对于零部件在汽车产品中的重要性,很多业内外专家已经提出过无数的见解。有专家称,目前豪华汽车的汽车电子比重高达30%以上,并且一辆车上的所有微电脑加起来有二三十个之多,这话其实并不假。而在国内,汽车电子生产厂家的技术研发却依然停滞不前。
其实就汽车电子而言,从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器控制单元,到目前大家广为熟知的ESP电子稳定程序、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动助力转向,以及安全气囊控制、智能转向大灯、胎压监控、电控门窗等都离不开汽车电子的支持。尤其是近几年,汽车电子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一些新车和概念车的推出,新的理念、新的产品也不断涌现,一个智能副驾技术,便可以实现移动生活与工作之间的无缝连接。
德国大陆公司在北京车展期间发布的一款具有“简化您的驾驶”理念的技术,通过改变发动机、变速器、悬架、信息娱乐与舒适系统的设置,以及通过改变操作和显示界面的方式,能让消费者在同一辆车上获得不同车型的驾驶体验:驾驶者可以在星期五将其设置成休闲商务旅行的舒适型车,星期六设置成周末购物的环保型车,星期日则可设置成享受动感驾驶乐趣的运动型车。而且这种原本可能配置于高档车上的技术已经服务于普通经济型轿车,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消费者就能拥有一辆靠汽车电子调节的多变汽车。而这些产品的研发,国内的一些零部件企业连想都估计不敢去想。
可以预见,谁掌握了零部件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把握了企业生存的机遇,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与其在默默中死去,还不如大刀阔斧的进行研发,或许这是唯一的出路。对此,中国的汽车企业、相关的汽车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也应在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上有所规划和投入,为提高未来汽车的安全、环保、节能性和实现整车电动化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一大把网站)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