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已经实施三年了,在此期间,社会各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关注度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加深。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生力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月6日,本刊记者就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作用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姚监复进行了专访。
已近80高龄的姚监复是农机行业的资深农机化专家,曾任中国农机研究院工程师,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姚老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领头著写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研究》一书,该书对中国和国外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作了调查研究,对《合作社法》的出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借鉴意义。姚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表示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值得重视的建议,他认为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兴未艾。
《农机质量与监督》(以下简称AMQS):姚老,您好。《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三年了。您认为这部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到哪些推动作用呢?
姚监复:《合作社法》实施三年以来,我认为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他们能够合法“上户”也即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可以合法登记了,具有了合法地位。通过引导其通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其规范化运作、市场化发展。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更加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建设,农机合作组织已经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生力量,开始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AMQS:对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势您怎么看?
姚监复: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超小规模的农户与激烈竞争的大市场之间的一个载体,这些年来一直在困难曲折中缓慢发展,但在前进中也遇到了很多现实障碍与政策环境的困境。
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7万多家,实有入社农户2300万左右,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在组织农户开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载体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以大中型为主,服务能力较强,作业面积、服务农户数量不断增加,在较大幅度提高农机效益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民重复购机,节省了社会资金投入和能源投入。
但是,当前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尚在示范和探索中。合作社法人等法律地位尚未解决;服务层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合作社在资金等方面缺乏相应扶持优惠政策;合作社负责人和广大社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AMQS: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机化发展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姚监复: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自我组织优势,带领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开始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前提下,将广大农机拥有者与使用者有机联结起来,实现农机服务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在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
农机已经成为“三夏”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以山东省为例,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小麦机收玉米机播作业,成效显著。据了解,今年收获小麦4428.5万亩,占全省应收面积的83%,上阵玉米播种机17.2万台,夏播玉米3575.2万亩。
总体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使分散的农机经营者能够有组织地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不断开拓农业服务新领域,努力增强农业服务功能,增加服务收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新生力量。
AMQS: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姚监复:第一,因势利导,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创办、经营方式多样化,增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活力,较好地满足农机户和广大农民的需要。在初级阶段,允许出现多种形式的农机协会、农机专业技术合作小组等形式,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
第二,建议发展农机合作互助保险业务。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安徽有很多拖拉机停放在农机大院。农机手说,因为保险的费用太高,赚的钱都交保险费了,根本赚不了什么钱。不参加保险就没有牌照,导致很多拖拉机不能正常作业。如果允许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合作保险业务就可以拓展农机合作范围,把第三产业收入为第一产业服务,减少保险费用支出,有利于提升农机户的积极性。这项业务曾在山西、新疆、江苏等地发展过,后来因未得到应有的政策支持而中断。建议农机合作保险业务附属于各地农机鉴定站。
第三,中国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可参考国外农机合作组织的经验,建立完整的纵向组织体系。国外农机合作组织体系完整,组建了纵向从全国中央级农机合作组织到省、县、村农机合作组织,从综合性到专业性构成组织严密、上下有序的系统。这种组织结构可以保证农机合作组织得到多方面的组织技术指导、发挥更大的作用。
纵向组织的建立使得农机合作社变成一个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的学校,培养出新的人才来。这是值得提倡的,也是很有发挥空间的一种形式。建议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内先设立农机合作专业委员会,逐步推动纵向组织的建立与完善。
第四,加强对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或领头人的培训教育和监督,促进专业合作社改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的腐败也必然导致农机合作社的衰落。
第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先补贴,并多渠道争取农机合作社建设资金。
第六,争取“合作社法人”的法律地位。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应有“合作社法人”地位,既不同于工商局登记的“企业法人”,也不同于不允许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法人”.可参照国外合作社的普遍规则,请人大在立法中增添“合作社法人”法律地位,享受不同于企业、事业的合作社优惠。这将从根本上保证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来源:机质量与监督)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