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比亚迪宣布调低年销量目标至60万辆,或许将在中国汽车市场引发一轮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汽车销售市场增幅的持续放缓,有分析认为,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已经成为自主车企的通病。
目前来看,车企调低产销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那么,比亚迪扩产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什么影响?又会给零部件企业造成多少损失呢?
据说,比亚迪老总王传福最初就打算自己生产汽车的几十个核心部件,诸如:发动机、底盘,空调、电子控制系统、大灯和车身模具等。因为发动机等是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而空调等电子设备则是最影响成本的部件。而事实上比亚迪自己生产了比初期规划多得多的汽车零部件,大到车体铸件、中控模具;小到仪表和行车电脑显示屏。虽然比亚迪没有公开说明过自己汽车的零部件有多大的比率属于集团内提供。但是从细微处可知全貌,据说比亚迪汽车后视镜上的不到10元的电子指向装置也是自己生产的。从这一点而言,比亚迪扩产并不会给整个零部件产业造成多大的影响力。
然而,比亚迪效应或许在业内发酵。日益增加的库存或许也让让众多车企颇为头疼,除了加强营销手段、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等途径外,下调全年产能,实现减产已经成为立竿见影的最佳手段。调低产能,下调全年销量目标,对于保护经销商资金链,同时维护厂商关系,在此阶段变得十分必要。然而,在另一方面,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矛盾将大为增加。这又形成另一大隐患。
对于整车企业而言,产品需要利用规模优势来降低成本,扩大规模,但随着当前市场的需求放缓,产能过剩问题势必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汽车产业作为一项资金密集型产业,产能的闲置便是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因此对于车企来说,当前选择下调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减产,同时重新审视厂房的建设,无疑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而这就意味着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的采购合同将重新议定,在零部件企业没有发言权的情况下,零部件企业事实上的受损成为一种必然。
自主品牌肯定明白自己没有实力像欧美车企那样建立一套完整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因此整个零部件供应链也相当脆弱。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都需要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整车企业的限产,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零部件企业必须提前做好预警准备。
(来源:广州日报)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