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市场分析  
  • 五金行业“风雨交加” 企业抱团“相濡以沫”
  • 发表日期:[2011-10-11]

  • dbzz.net

      打开百度,输入关键词抱团,出现相关新闻约332,000篇,用时0.155秒;缩小范围,输入关键词五金,抱团,则出现相关新闻约5090篇,用时0.156秒。不可否认,这个原本属于dota游戏的词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弥漫到五金行业中来。

      话说在dota游戏里,5v5竞技,一方有3~5个英雄一起行动,不给敌方任何各个击破的机会,就叫抱团。于是,抱团,就是很多单个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形成比较稳定强大的能力状态。五金企业,将抱团发挥的淋漓尽致。

      大环境风雨交加

      一家五金工具企业的负责人这样对笔者说,“五金行业当年门槛十分低,‘抬抬腿’就迈进了五金的大门,可是这些年过去了,现在的五金再也不是过去的五金了。”确实是这样,五金行业过去留下的印象大多是黑、脏、累等,但是现在整齐的流水线,五金员工的高工资无一不向外界宣布着五金行业的进步。尽管五金走在通往高端的路上,尽管已经涌出晋亿、张小泉这样的知名龙头企业,五金行业大环境的坎坷还是不容小视。

      国内各种“荒”不停的袭来,当“电荒”汹涌而来时,劳动密集型的五金产业无比受伤,各大媒体观点无外乎电荒带来的利弊相当,企业在承受电荒压力的同时,痛定思痛,电荒或可“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当“钱荒”汹涌而来时,五金行业众多中小企业只能“偷偷抹泪”,对于如何融资措手不及,主流观点仍然是钱荒或可“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用工荒”来袭时,如何应对招工难是劳动密集型的五金产业的难题,或许应该提高自动化水平,这又是一个转型升级问题。

      国际形势也不乐观,汇率的波动和不停的遭遇反倾销,中国五金产业以量取胜以廉取胜的时代似乎要“翻篇”,出口面临的种种困难也困扰的着五金行业,于是乎,中国如何从五金大国走向五金强国,如何从价廉走向质优,这又是一个转型升级的问题。

      面临众多强势力,这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企业该如何做?

      小环境力不从心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转型升级呼声,五金企业该何去何从?

      转型不只是口号,升级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面对成本上涨、客户压价、盈利微薄、融资困难,让五金产业如何转型?如何升级?一家生产手动工具的企业负责人对笔者说,“现在出口竞争特别激烈,工厂那么多,我们只有降价,用价格优势来留住客户。”笔者十分意外,成本上涨、汇率波动的同时还要降价销售,那么如何盈利呢?恐怕只有压缩利润空间这条路可走了,当走不下去的时刻,就自动变成了媒体报道的倒闭潮或者跑路企业的一个数字罢了。

      企业经营到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定的积淀,才走的通转型升级这条道路。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华丽转身的能力,五金企业该如何做?

      抱团发展来势汹汹

      笔者在五金展会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众多五金企业以地区为单位结伴而来。9月展会特别多,无论是特装还是标展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花销,可是不下“血本”难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于是,便出现了抱团的现象,在寒冷的外部环境中“拥抱”取暖。

      9月7日-9日在郑州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上,余姚工具、青岛五金工具等纷纷联合亮相,看上去是一个展位,走进入便有各自细分的品牌,这种方式既满足了造声势的需求,又在展会上展出了自己的产品,挖掘了自己的潜在客户,一石二鸟,岂不乐哉?

      9月21-23日在上海举办的’11中国国际五金展也同样,新会不锈钢气势恢宏,偌大的展位从一边看向另一边收不到全景,中山小榄也以庞大的阵势闪亮登场,原本的名气加上五金展会上的霸气深深印刻在观众的心中。

      产业集群或是方向

      成熟的产业集群想打不出品牌都难,以永康为例,浙江永康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不断进步的冲劲,在永康,五金产业能够找到所有的配件供应商,强大产业链的牵引力引发了漩涡效应,外地企业纷纷闻风而来,强者愈强,将“马太效应”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无法改变大环境,也很难转型升级的情况下,众多五金企业要“温水煮蛙”原地踏步等待被吞噬吗?也许,1+N或者N+N的模式都可以借鉴一下,对于想要谋求发展的众多五金企业来说,一个龙头企业带领众多中小企业发展,或者众多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将单独的五金企业发展成五金产业链,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是“核心能力加外包”。即每个企业都将全部资金、全部精力集中做好自己最有优势的那一点,把这一点做成全国最便宜、最好,甚至全球最便宜、最好。这一点就是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其他工作,包括其他零部件的生产、产品设计、销售等相关业务,都外包给别的专业公司完成。这样,每个产品都是众多企业核心能力的汇总,用集体的力量走出一片新天地。

      总而言之,原地不动只能被侵蚀,变成“温水煮青蛙”。求发展,才能不落后,才能在岩石中坚韧成长。

    (来源:互联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