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市场分析  
  • 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服务现状及发展特征
  • 发表日期:[2012-03-29]

  • dbzz.net

        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为63395亿元,占全国工业比重9.1%,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37.5%,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日趋突显。尽管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强度低于工业能耗强度的平均水平,但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大以及国内电子信息产品拥有率的大幅提高,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能耗也将达到相当高度。同时,发达国家逐渐将电子制造业转移至我国,产业节能降耗的需求仍将不容忽视,节能服务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也将有进一步的空间,慧聪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电子制造业能耗增长率下降,但能耗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节能降耗在“十二五”期间仍将是电子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之一。

      我国电子制造业能耗由1995年的950.6万吨标准煤上升至2010年的4155万吨标准煤,占工业能耗的比重从1995年的0.72%上升到2010年的1.35%。而美国、日本等国则称下降趋势,美国电子制造业能耗量与占工业能耗比重在2002年之后出现拐点。其中,电子制造业能耗量从2002年的1343万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823万吨标准煤,占工业总能耗比重从2002年的1.65%下降到2009年的1.15%,能耗显著下降。日本电子制造业能耗已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几年日本电子制造业能耗年均下降10.3%,占工业比重处在2.7%左右的稳定状态。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推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方向。

      其次,得益于国家政策对节能服务业的大力扶持,节能服务行业整体近年来获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因此也对电子制造业节能服务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政策扶持力度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

      数据显示,2011年,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也令人振奋。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从上一年的287亿元的基础上增长到412.43亿元,增幅43.45%,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648.39万吨标准煤,行业从业人数也有大幅度增加,从原来的175000人增加到378000人,增幅116%。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任吴道洪指出,政策给力是2011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中,国家首次对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备案登记;财政部门首次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奖励;税务部门也首次发布了税收优惠政策;全国36个省、市、区首次发布了针对节能服务公司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鼓励措施;并把合同能源管理首次作为国家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首次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工信部人士明确表示,2012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推进节能环保服务的发展,组织实施9大重点节能工程示范。”财政部人士也表示,目前,财政部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节能减排财政体系政策,未来除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力度外,还将推进各省市节能减排资金的统筹整合力度。目前,财政部已拟定北京、重庆、深圳、杭州、贵阳、吉林、新余和长沙等8个城市作为第一批8个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基于以上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十二五”期间整个节能服务产业将持续高增长。

      第三,电子制造业本身相关技术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将进一步推进节能服务在电子制造业的发展。

      2011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的公告》,该标准将从2012年6月起执行。该标准包含:总则;术语;电子工程的节能设计要求;工艺节能设计;建筑及建筑热工节能设计;采暖、通风和空调、净化的节能设计;冷热源和气体供应的节能设计、给水排水的节能设计、电气的节能设计,共9个章节。本规范为强制性标准,设有强制性条文,强制性条文应该是直接涉及工程质量、人身财产安全、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和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该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电子行业节能标准缺失的现状,使电子行业节能服务发展更加规范化。

      

        (来源:互联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