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市场分析  
  • 机床行业转型不妨两条腿走路
  • 发表日期:[2012-08-10]

  • dbzz.net  转型慢不得
      今年在制造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经济的高红利时代已经开始过去,2012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制造业的转型。
      机床行业作为机械行业的工作母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更为明显。一个现状是,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机床制造厂家,但缺少著名的跨国机床集团和世界级的“精、特、专”小巨人企业。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重点工程所需的高档床主要依赖进口,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市场国内占有率只有5%,而高档床所需的数控系统95%来自境外,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30%。
      有分析认为,中国数控金切机床市场上高、中、低档机床消费比重有如下特点:在消费量上约为5:5:4.5,在消费额上约为15:7:15。因此国内对高中档机床的需求无论在消费量还是消费额上都超过了低档机床。
      相应的,国产机床产品调整步伐仍不够快速和及时,国产机床产品构成大多以低档为主,中低档机床占据我国机床产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额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国内市场对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水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机床工具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还不能跟上市场需求水平升级的步伐,国产中高档机床工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亟待提升。
      西安航空动力公司总工艺师陈贵林曾指出,目前机床设计及创新能力不能满足航空制造业的需求,使得用户不得不寻求国外制造商,如整体叶盘加工、叶片加工、专业拉刀磨削、复合加工设备及特种加工设备等。国产机床也没有成熟的可靠性强的数控系统,国内数控系统仅在一般电加工设备上保持相应的市场份额。因此,机床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轮值理事长、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说,“转型升级”是我国机床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他认为,转型升级仅满足于能做是不够的,需要实现由“能做”到“做好”的升级和跨越;仅能做某种产品是不够的,需要具备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仅有技术手段是不够的,需要企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仅有产品、市场的调整是不够的,需要产业内部专业化结构的调整;仅考虑技术和经济要素是不够的,需要企业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创新和升级。
      特别是当下,中国制造业有着复杂的外部生态环境:竞争白热化的一线市场;庞大的二、三线市场;日益上涨的人力成本;缺乏融资渠道;经营人才流向行政机关、外资跨国集团、垄断行业高企;市场信用度低,交易成本高等。在这样的外部生态下,企业求生不易。特别是机床行业,人才、技术都需要长期的积淀。现在又是一个讲求速度的时代,如果企业缺乏加速度,或许只能成为追随者。
      但行业本身的特性又需要企业能“静”下来,心无旁骛。且不论国际市场,在我国庞大的二、三线市场,也绝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不论质量、创新能力、品牌竞争力,只需要低价冲击市场;不考虑品牌战略、发展战略,浮躁的、一味求快的心理不属于那些具有抱负和理想的企业家,毕竟没有稳健与持久的发展战略,成就不了中国创造。
      两条腿走路
      经济学家赖伟民认为,在这个山寨精神泛滥的年代,激流中的中国制造必须做好两条路的准备。所谓两条腿走路,他赞同中国企业先走出去国际化,后走回来本土化。
      为什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制造业国际知名品牌众多,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如此庞大的国内市场消化其产品,必须先走出去,从一出生就要主动与国际一线品牌共舞。
      赖伟民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这样的倒逼环境,因为中国制造业凭借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代工出口了大量的优质产品,同时,凭借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倾销大量山寨产品。但长此以往,中国制造业无疑是自杀。
      他认为先走出去,后走回来,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国创造,建立国际化品牌,培养国际认同的一流品牌,再获得国内市场认可是轻而易举的。
      实际上,结合机床企业来看,我国机床企业已经有一批走出去的企业,比如沈阳机床、秦川机床、上海机床、星火机床等等,但走出去并不等于获得了国际一流的制造水平或水准,如何经营,如何嫁接才是考量的重点。
      但不可否认,这些行业排头兵企业不愿意留恋低端市场,不甘于屈就食物链的最下端。“取法其上,乎得其中”。若想在大江里面流得更好,首先要在大海里流得更好,若想引领中国市场,必须瞄准世界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记者同意只有让中国品牌先走出去与狼共舞,才能真正炼就强大竞争力的观点。
    (来源:互联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