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市场分析  
  • 我国修船产值连降3年
  • 发表日期:[2013-03-06]

  • dbzz.net

      2012年的修船市场延续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跌势。从不久前召开的中国修船业第43次“斯佩克”会议上透露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主要修船企业完成的修船产值同比下降约18%。据初步估算,我国修船产值已经连续3年下降。而从进入2013年以来各修船企业的情况看,市场仍然是寒风凛冽,修船工程信息量极少,企业仍面临着巨大的生产经营压力。

      比预期还要冷

      “斯佩克”会议被视为我国修船业的风向标,会上交流发布的数据基本反映了我国修船行业的整体形势。据了解,本次有来自国内15家主要修船企业的26名代表参加会议。根据会议期间交流的情况看,2012年,15家企业共修理船舶3468艘,与2011年相比略有增长;但其中仅有4家的修船产值实现增长,其他11家均出现下降,降幅最大的为52%;有6家企业实现修船产值超过10亿元,分别是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中海工业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远航船舶(广州)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其中,中远船务和中海工业是2012年修船数量最多的两家企业。

      2012年,虽然企业承修的船舶数量同比并未减少,但由于工程量普遍不大且价格较低,导致修船产值继续走低。就经营方面而言,2012年的外部环境比预期的还要冷。一位大型修船企业代表表示,2011年公司承接的一些改装项目和海洋工程装备修理业务对产值贡献较大,而2012年他们基本没有承接到大的改装项目,海工装备修理数量虽然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但最终实现的产值却在减少。一家位于舟山的民营修船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从2012年整体情况看,9月和10月是该公司业绩最差的时期,船坞长期空置,11月也仅承接到一艘船的修理任务,进入12月后虽然情况稍有好转,但遭遇了阴雨天气,一些室外工程很难实施。与此同时,修船价格在2012年下半年也出现明显下降,船东的降价要求已经到了修船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

      全球航运市场持续疲软是导致修船企业业绩缩水的最大外因。不少航运公司2012年出现巨额亏损,经营陷入窘境,一些船东甚至已经开始卖船度日,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指望船东提高修船价格的。同时,国内修船企业之间竞相压价也是导致修船价格走低的原因之一。

      今年颓势依旧

      “如果说2011年的修船市场是灰色的,2012年是黑色的,那么2013年则是血色的。”一位修船企业负责人这样描述最近3年的修船市场情况。的确,从各企业进入2013年以来的情况看,修船市场仍然是寒风凛冽,企业收到的修理工程信息的数量极少。同时,从各企业与国内几大航运公司签订的年度价格协议来看,修船价格仍在走低,修船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必将加剧。

      2013年的修船市场将延续2012年的颓势,企业所面临的局面可能比2012年更加艰难,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随着船舶拆解量的增加和新建修船企业的投产,修船市场将出现非常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况,这对于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2)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而且工人对劳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对企业的用工方式提出了不小的挑战;(3)包括钢板、油漆等在内的生产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面对不容乐观的形势,各修船企业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出路。一些企业希望发挥自身技术实力较强的优势,在工程量较大的常规修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船舶改装领域取得突破;也有一些企业则提出发挥所拥有的造船能力,走“修造结合”的道路,同时依靠在技术和劳动力方面的实力提升修船能力。国内修船企业应在科技创新、价格监管、风险防范、行业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并有所作为,从根本上祛除我国修船业的顽疾,实现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来源:互联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