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综合实力不强的现实条件下,多路径发展才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解决汽车新能源问题。如果各车企见风使舵,浪费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说,还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挤成一团。
其实,各车企可以从风机制造业发展上吸取一些经验。前些年风电热,国内众多机械加工企业设立风电部生产风机,甚至一些生产泵车的企业也涉足风机生产,这是典型的一哄而上。而现在,多数二三线风机生产企业已经被整合出局。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一方面是各生产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主要设备和技术缺乏自主研发,产品竞争力相对薄弱;另一方面是各企业对风机市场前景过于乐观,形成了产能过剩。当下,一些车企发展新能源车的心态和做法与上述企业有些相似,对项目前景缺乏预期,对市场没有充分论证,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多属于仓促上马。
为避免汽车行业在发展新能源车上也陷入当下风机制造业的困境,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明确的指引。虽然哪种新能源解决方案能够走到最后还不得而知,当下也无法给出确定的发展方向,但给予明确政策指引可以避免企业的盲目行动。此外,应设立行业内技术准入门槛,这不是制造不公平竞争,而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杜绝粗制滥造产生的隐患,毕竟国内大多数车企连传统能源车还没弄太明白,更别提新能源车了。鼓励重点企业技术突破,可以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效果也远比一哄而上强得多。
(来源:新京报)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