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市场分析  
  • 我国铜加工业几无国际铜价话语权
  • 发表日期:[2014-03-11]

  • dbzz.net

            “中国铜加工产业基本上没有国际铜价话语权。”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专家马世光3月6日于天津召开的2014中国铜加工产品及装备发展探讨会上作题为“中国铜加工业发展概述”的报告时表示。

            他介绍,自2005年开始的铜的高价位有很强的中国元素。由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与美元的利率差和国内偏紧的信贷政策,导致进口铜的融资需求远大于商品需求。他指出,中国铜消费占全球45%,对国际市场铜依存度高达75%,这推升了国际铜价。尽管如此,铜价及其波动总体上掌控在国际铜业寡头和投资银行等机构手中,买卖中能否获利,中国人说了不算。至于国内铜加工行业,他认为,其作为终端消费者在议价方面更处劣势,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

            在他看来,有两点可能对铜的高价位构成冲击。他介绍说,在铜冶炼产品精炼铜方面,2012年产能为697万吨,2013-2015年中国已确定的新增产能为215万吨,全部建成后产能将达1000万吨,而2012年精铜产量仅为588万吨。较高程度的过剩将助推精铜出口,一改长期以来因两个市场比价关系而出口的主导因素地位,增加因产能过剩导致出口的因素,两年后或将对铜价造成冲击。

            他说,国内铜资源紧张程度或将得到缓解,这也可能对铜的高价位构成冲击。他解释说,我国铜、铝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13%和10%,对国际市场资源依存度高达75%和50%。为了缓解铜资源紧张的局势,目前加大探矿、找矿、矿山建设和末期矿山改造工作力度,强化再生铜产业建设和发展,提高加工生产中精铜单耗指标等缓解措施已在实行且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尽管如此,他指出,国际铜价还有很多十分复杂的决定因素,国内加工产业无力左右,只能静候。

            2014中国铜加工产品及装备发展研讨会旨在研究探讨适合于铜加工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促进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

    (来源:全球五金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