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为何如此短命?“寿命仅30年”这一数字的公布,再次让人们警醒。2009年,各地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楼裂裂”等现象,就已经暴露出建筑质量问题的现状,如今,“中国建筑寿命30年”再次验证了这一事实。
自1988年我国进行房改以来,个人住宅便走上了市场化、商品化的道路。在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下,为何建筑质量仍然令人堪忧?设计缺陷、施工中偷工减料造成了建筑质量和耐久性差,再加上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实行,使得购房者在交付房款时根本无法预知房屋存在的质量问题,等到发现时,已经太晚。
房地产行业在价格上堪称“楼坚强”,涨价速度令人咋舌,可谓一天一个价,但在质量问题上为何偏偏是“楼脆脆”?人们花几十万几百万买来的高价楼房平均寿命仅有30年,这让广大房奴又情何以堪?大多数人贷款买房,还款期限在10年至20年,如果买的是新房,20年后贷款还完,房子还能住10年;如果买的是二手房,20年后贷款还完了,房子也该拆了,这是何等的戏剧性。我们不要求房子的寿命有100多年那么长,起码也得符合“住宅70年产权”的标准吧。
除了房屋质量问题是造成“短命”的原因之外,城市规划、拆迁不合理是另一大主因。城市中每一栋楼成功实施爆破的背后,都是一个建筑的“短命”史。我们对于城市建设规划缺少整体意识、尊重意识、法制意识,导致建筑建了拆,拆了建,建筑未老先衰,使城市陷入了永无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与重建的怪圈之中。
有资料显示,美国建筑平均寿命达74年,英国建筑平均寿命达132年。在欧洲建筑重建的时候,中国的建筑已经被重建了4次。建筑寿命的缩短,不仅加大了浪费,而且直接加大了建筑业的碳排放量,使得中国建筑成为最大的碳排放源头。开发商为了收益、利润,大肆拆建,却忽视了建筑质量,一些楼盘正值“壮年”,也被早早地牺牲掉。建筑业的这些现状到了该纠正的时候了。
什么时候百姓花高价钱买来的不再是短命房?什么时候城市的建筑能够经得起时间与价值的双重检验?在一个规划爆炸、建设飞速的年代,中国的建筑行业需要点远见和责任。
短命的建筑如何支撑民生
等不到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大限来临,房屋就已提前宣告“报销”,这大概是耗尽一生积蓄,以为在二三十年后总算能还清一身债务,乐享私产的房奴们,所面临的最不堪的结局。
当一个国家的建筑寿命只能持续25~30年时,这不仅意味着无数指望在还清房贷后,能够安然享有房屋私权的公众,极可能又面临一场拆迁大战,甚至被迫辗转异地做起第二轮房奴;因建筑质量问题引致的房屋安全风险,同样也可能将公众生命安全置于危险的境地。
很长一段时间,有一种说法称,中国建筑之所以用不到几十年就被拆,缘于中国人对建筑设计建造的不自信。其实根子的问题并不是不自信,而是太自信。权力者自信能通过对城市建筑的不断推倒重来,获得经济与政绩效应;开发商也自信能通过不停地拆拆建建,获得更多的资本增值。当城市建设只是服务于这样的因素时,民生自然在这些不断推倒的房屋中断裂,而附着于其上的公众权利却早已被湮没在滚滚的城市建设浪潮中了。李妍
“短寿建筑”究竟是谁下的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日渐缩小。不过,同样的好运却并不属于中国的建筑,当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74年,作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建筑在多产的同时,却往往短寿,如此“英年早逝”,的确令人唏嘘。
现实的情形是,规划的科学与审慎,往往被抛诸脑后,随心所欲的搭积木式规划,更是导演了太多“甫一建好,旋即拆除”“正当英年,却遭爆破”的悲剧。君不见,除了因先天缺陷而不得不英年拆除的,中国建筑意外“死亡”的也相当不少,从“楼倒倒”、“楼歪歪”到“楼薄薄”、“楼脆脆”,谁偷走了中国建筑的“钙”,想必中国人也都心知肚明。
还有一些建筑,当初规划其实没啥问题,钢筋水泥里也并未掺水,本来是个寿星体格,但是,管你寿数到没到,“拆”字往你身上一刷,照样得寿终正寝。
(来源:慧聪机械工业网)
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