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市场分析  
  • 中国制造业未来十年将走向何方?
  • 发表日期:[2010-04-12]

  • dbzz.net

       “未来十年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实现由国制造向国创造、国智造转变关键时期。”3月18日,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教授“第四届国制造业CIO年会暨2009国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颁奖典礼”上对国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做出了六个判断。

        第一,制造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朱森第用一组数据证明了这一判断: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三分之一,占全部工业80%;上交税金约占全部工业90%;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90%;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90%。“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十年会有一些变化,但制造业国民经济当还会占比较重要位置。”

        第二,国制造业未来十年内仍将保持一定速度增长。

        第三,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已居世界前列,未来十年内将稳居世界第一。2007年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了日本德国。“这两年来,我们制造业增加值美国差不多了。保守一点说,我们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已跃居第二。”

        第四,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未来十年国制造业主旋律。国制造业未来面临五大转变:即从依靠投资拉动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转变;从注重生产能力扩张向注重技术能力积聚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低端向世界制造业价值链高端转变;从对环境挤压向对环境友好转变。

        “这几个转变当,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着重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制造产业着重解决高性能材料、核心部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问题;生物产业着重发展生物育种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着重推进物联网互联网结合,推进传感网广泛应用;空间、海洋地壳深部研究资源开发利用。”

        第五,信息技术与国制造业融合朝着深度、广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重点包括发展智能工具、构建数字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转型升级、做强信息产业、催生新兴产业等六个方面。

       “制造业信息化两化融合重点汇聚点。”制造业与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融合,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其,智能化非常重要:产品装备实现数字化,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智能化工具,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朱森第认为,物物互联将成下一个万亿元产业。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2010年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至2015年,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有望达到30∶1。

        第六,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将成为国制造业方向。

        绿色制造就我们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当,从设计、生产到再制造环节,都要贯穿绿色概念。例如发展节能产品、节能技术、节能工艺;发展少污染、无污染、低排放产品工艺;促进低碳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智能制造系统最终要从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人机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自主运行转变。例如发展智能化产品(聪明机床);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工业自动控制技术产品(传感元件、自动化仪表、PLC、DCS、FCS、现场总线、数控系统)、远程监控、检测、诊断等。

        朱森第特别强调:“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未来十年国制造业主旋律。”

     

    (来源:中国研磨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