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后,4月9日,力拓发布正式声明,称正在与客户协商铁矿石季度定价方案。至此,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已经在“长协改短约”的问题上达成统一战线。而此前,淡水河谷宣布,已有97%的客户(约90%的合同销量)同意接受新的季度铁矿石合约。全球铁矿石四大买方阵营中,日本钢企与其率先达成了2010年第二季度110美元/吨的铁矿石价格,韩国浦项钢铁也已表示“初步”同意4-6月以每吨100~105美元/吨的价格从淡水河谷进口铁矿石??与2009年财年相比,价格涨幅逼近100%。
随着卖方结成同盟,买方阵营分化,有评论认为,对于中国钢铁业来说,2010年铁矿石谈判,陷入的或许不是僵局,而可能是定局。从目前趋势看,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已经在“长协改短约”的问题上达成统一战线。在全球铁矿三巨头的统一战线面前,中国钢铁企业很有可能再次就范,接受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逼宫,尤其是还要接受对手制定的新的游戏规则,即按季度定价。中国钢铁业路在何方?
疯狂的石头
2010年初,铁矿石上演了一部名副其实的《疯狂的石头》。
鉴于世界经济复苏,铁矿石需求上升,2010年度铁矿石谈判之始,中国钢铁行业对铁矿石涨价一直有心理准备。但在当时很多钢企老总的估计中,要涨也不过涨个10%-20%。
但随后,就有消息称,在力拓与日韩的首轮谈判中,前者提出2010年铁矿石长协价格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提价40%。对此,有接近谈判的知情人士当时透露,中方谈判的价格底线是涨幅不超过30%。
然而,随着铁矿石现货的价格不断飙升,比2009年的长协价格出现近1倍的溢价之时,三大铁矿石巨头的谈判目标也越来越明确,就是让长协价向现货价看齐。
接着,便有消息称力拓又要求涨价50%,而必和必拓希望对有些钢厂实行现货指数价格,淡水河谷则要求在今年现货价和去年长协价的差价基础上再涨50%。对于这一涨幅,本报记者曾采访多家钢企和多位业内人士,其纷纷表示这太夸张,钢企无法承受这样的成本压力。
但谁也没想到,此后事态演进是如此激进。两周后,三大矿商的态度不仅未软化,反而变本加厉。作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供应商的淡水河谷,不仅明确放言要求提价90%-100%,并拟以与现货市场挂钩的短期合约来取代铁矿石年度合约??这也意味着实施了40多年的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面临崩溃。
“长协变短约会进一步强化铁矿石的金融属性,导致铁矿石市场的价格波动幅度更大,有利于三大矿商进一步操纵、推高铁矿石价格。”对于铁矿石短期合约的关键利害所在,4月12日,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道。
因此,到眼下,价格到底是涨90%还是涨120%已成次要话题,从中钢协到工信部,近期的几番表态通通围绕着“坚持长协机制”而转。但在三大矿商达成统一战线,买方阵营却陆续分化的境况之下,中国钢铁行业的诉求已愈发势单力薄。
还有多少牌可打?
对于中国钢铁业来说,显然非常不愿意接受三大矿商目前的条件,但关键的问题是,还有多少牌可以打。
外援方面,随着日韩相继倒戈,铁矿石四大买方阵营之中,只有欧洲钢企还与中国站在一条战线上。此前,欧洲钢铁工业联合会曾致信欧盟委员会提出国际铁矿石定价中存在垄断嫌疑,并呼吁欧盟采取应对措施的申诉。但据悉,欧盟委员会回应称,“欧盟目前并不准备就这一问题启动调查机制”。
而近日又有消息称,欧洲钢铁工业联合会负责人莫法特称,在目前的情况下,暂时废弃长协机制,改为季度定价,欧洲钢企认为可以接受。
如此一来,中国钢铁行业几乎可以说是孤军奋战了。
4月2日,中钢协与五矿商会在北京紧急召集铁矿石贸易商举行闭门会议,就铁矿石谈判密商反击策略。
会议期间,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就表示,目前铁矿石谈判十分严峻。“中钢协号召国内具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钢企和贸易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不从三大矿山进口铁矿石,抵制其垄断行为。”
随后,《2010年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及申报程序》、《关于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实施细则》和《进口铁矿石合同信息上报登记及其流向登记备案规定》三大行业性自律文件问世。
这些文件的内容包括,2009年从事进口铁矿石业务总量低于100万吨的进口商将被取消铁矿石进口资质;铁矿石进口严格执行一级代理制,保证铁矿石流向符合产业政策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贸易商不能进行二次贸易,违反自律公约的企业将会被取消资质等。
此外,作为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的保障,中钢协还和五矿商会共同成立了“进口铁矿石联合办公室”,严控铁矿石进口商的货品流向,打击炒矿行为。
接着,4月9日,市场又传出消息称,中钢协已发出通知,禁止其会员进口含铁量低于60%的铁矿石,据消息人士透露,该禁令覆盖了贸易商,但不包括钢厂及其执牌代理公司。
显然,中钢协短短时间内连出数张牌,对内加大铁矿石贸易秩序整顿,对外呼吁中国钢企以铁矿石库存为依托打持久战,是希望在与铁矿石三巨头的博弈中加大己方砝码。
中国钢铁业路在何方
中钢协话音未落,三大矿商就迅速利用手中的筹码反击。4月12日,山东日照一家矿业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大矿山收紧了铁矿石供应量,货源趋紧,“应该惜售了。现在在港口它们(三大矿商)的货很少。”
在量减的同时价在升,“中钢协一说要抵制进口,价格就一下子又涨上来了,现在都170美元(每吨)了。”该人士表示。
“我的钢铁”分析师张铁山也向本报记者提供了一组最新数据。铁矿石港口库存方面,4月9日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6664万吨比上周减少162万吨,其中巴矿1730减少43万吨,澳矿2045减少82万吨,印矿1640减少57万吨。而在铁矿石现货报价方面,截止到目前,63.5%印粉报1210-1230元/吨,58%报960-980元/吨,PB粉1220-1240元/吨,pb块1310-1330元/吨,都比4月初有了明显上涨。
业内人士表示,矿商惜售实际上是其操控铁矿石价格的谈判策略。
而对于中钢协号召抵制从三大矿山进口铁矿石的举措,国内也有不同声音。虽然目前国内钢企的库存还能坚持2-3个月,但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中钢协组织抵制,你一天不买,两天不买,最后还是会需要铁矿石。”
“这个局面比较尴尬,你不买三大矿商的货,但其他的矿源目前又弥补不了这个缺口。”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对本报记者道。
在不少业内人士的眼中,虽然眼下中钢协仍放言不妥协,但今年的铁矿石谈判恐已成定局。对于中国钢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吃一堑长一智,从长计议。
“打破三大矿山的垄断,唯有加大海外投资,让国内有资质的钢企全部走出去,投资建矿,多元化、多渠道、多种方式实现铁矿石自给。”李新创道。
而近日,中钢协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在天津举办的钢铁研讨会上则表示,要解决资源保障能力,“只有开源节流’才能改变我们现在的不利地位。”
刘海民说的“开源”是开采国外的资源,尤其是民资企业到国外投资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另外,矿石价格上涨后,国内原来不具有经济性的矿产也会增长。
而“节流”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反对钢材出口,能不出口的就不出口。刘海民认为出口钢材对国家对行业都没有好处,尤其是现在资源困境的情况下。“节流”的第二点就是国家要强制性推广高效钢材,节约资源。他主张应该全面淘汰二级以下的螺纹钢,从而减少矿石的消耗。
调研资料显示,至2015年,全球铁矿石产能将从2009年底的基础上增加68%。如果新增产能届时完全达产,那目前铁矿石供应不足的瓶颈,将得以瓦解。中国钢企是否能够熬到2015?
铁矿石越来越成为钢铁业的一道紧箍咒,矿商一开口“念咒”要价,行业容易神经紧张,周身难受。
4月9日,今年以来一直缄默的力拓也公开表示,正在与客户协商铁矿石的季度定价方案。铁矿石三大供应商至此达成统一战线,传统年度基准价机制历经2009瓦解、2010崩溃,正成为中国钢铁业不可言说的伤。
从4月8日的2010年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上获得的一份调研资料显示,至2015年,全球铁矿石产能将从2009年底的基础上增加68%。如果新增产能届时完全达产,那目前铁矿石供应不足的瓶颈,将得以瓦解。
期望2015?中国钢企是否能够熬到2015?
受困对外依存
“今年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降本。其中主要是控制铁矿石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4月9日,青钢集团总经理郭长波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如是表示。
作为产能400万吨的一家钢企,青钢每年需要580万吨左右的铁矿石。按照该公司2009年的统计数据,其铁矿石进口来源及比例分别为:巴西矿52.24%、澳矿40%、印度矿7.76%。虽然与淡水河谷、力拓、FMG等矿商都有长期合作协议。但近来青钢也越来越重视印度矿的作用。
据郭长波透露,青钢与印度矿山曾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去年已经到期。目前正在和印度某矿商继续洽谈长期合作协议。
“2008年10月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下跌,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达到了70%之高。”中国矿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晔指出,进口比例的大幅增长,使得关于矿石的话题更加火爆。“目前的价格即使相比于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也差得不多了。”
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共计6.28亿吨,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占总量的42%、从巴西进口占总量的23%。
即使这期间存在现货跌破长协的“异常”因素,但对进口矿的依赖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这几乎已是钢铁业内的共识。
4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901万吨,进口金额为59.89亿美元;一季度累计进口铁矿石1.55亿吨,同比增加18.0%,进口金额149.3亿美元,同比增加42.4%。
“总体来看,三大矿山调控产能的能力大,造成了短期内供求短缺。它们又可以以供应量调控作为价格谈判的筹码。”
张晔指出,“目前中国铁矿石的进口结构已经开始改变,乌克兰、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出口的铁矿石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正在提升。从根本上看,铁矿石也并不是紧缺的资源。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加上其它矿山不具备长期存续的成长能力,要弥补三大矿空缺也很难。这就是我们铁矿石供应面临的窘境。”
破解如此被动局面,究竟需要待到何时?
去年末今年初,钢铁咨询机构mysteel对全球铁矿石新增产能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了解全球铁矿石供应在未来五年的增长情况。
得出的结论是:至2015年,全球铁矿石产能将从2009年底的水平增加68%,可缓解目前供应略显不足的瓶颈;但是,即使在面临过剩风险的背景下,三大矿山在铁矿石市场仍然将处于支配地位。
据其统计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除中国外,全球铁矿石产能为15.78亿吨。到2015年,产能增量将达到10亿吨,总产量则达到26亿吨。其中4.76亿吨为已确定实施的新增产能,5.95亿吨为有意向实施的新增产能。
不过这当中,大小矿商彼此的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
“过去几年三大矿宣布的11个主要扩产项目中,8个按时投产,2个超时完工,仅有1个项目推迟了6个月。”该机构炉料事业部副总经理高波介绍称,“但中小矿山即使已确定新增产能,也可能出现投产拖延的情况。比如,某个国企在澳收购的铁矿石项目,因为基建跟不上,原定于2010释放的产能不得不推迟到2011年。”
等待之外
4月12日,以63.5%的印度粉矿为例,青岛港与天津港的进口矿报价分别为1290元/吨、1310元/吨。而上周,国内铁矿石现货均价为1178元/吨,整体上涨47元/吨。
“铁矿石全球资源非常丰富,只不过现在很多没有投产,长期来看,全球的铁矿石供求应该是均衡的。”张晔表示,“之所以三大矿对于产能调控能够得逞,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对铁矿石的需求太大。”
因此,在2015年到来前,除了期盼市场供求关系逆转的尽早到来,中国钢铁业仍有诸多迫在眉睫的任务。
五矿商会会长徐旭提出四点建议:应进一步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海外资源布局、进口多元化;维护长协机制稳定;扩大长协谈判代表范围、吸纳中小钢厂及贸易商入内;继续完善铁矿石进口协调机制。
此外,中方正在加强国内矿的砝码作用。
现货市场高矿价的吸引,将是促使包括中国在内的矿商加速开采的原动力。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矿复产、增产比例开始显著上升,“三四十吨矿炼出一吨铁精粉的生意,也重新开始有人做。”
上述mysteel的调研结果还显示,如果铁矿石现货FOB价低于59美元/吨,则全球大约有30%的矿石企业会因边际利润为负而面临亏损??中国的大部分产能正落于此区间;而生产成本若在36美元?44美元/吨的,则中国国内矿企在未来五年也会有比较积极的扩产计划,而在国际上新兴中小矿山也会有崛起之势。
(来源:证券日报)
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