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材料价格 -> 上海  
  • 首钢杏山地下矿山开采自动化体系,2012
  • 上海 发布日期:[2012-03-26]
  • dbzz.net  从露天转入地下开采是实现资源接替的根本途径,未来的深部资源将主要依靠地下开采方式来获取。首钢杏山铁矿的前身是大石河铁矿的一个采矿车间,1966年开始露天采矿,2007年2月份露天(开采)结束,共采出铁矿石2415万吨。但采区深部还有7800多万吨的矿石资源,因此决定杏山采区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
      首钢凭借长期积累形成的综合优势,发展矿山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先后取得了矿车自动调度系统研发、电动轮矿车电控系统研发以及球团、烧结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为杏山地下开采矿山的新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研发地下开采自动化十大体系
      地下采矿与露天采矿相比,工艺、技术、装备、管理等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尽管首钢从事露天采矿几十年,地下采矿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经验,没有人才,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首钢矿业公司坚持创新创优,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新成果,成功地打造了井下“数字矿山”。该公司的相关人员对记者表示,井下“数字矿山”的模式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只有国外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对生产环节、工艺过程和设备(运行)等环节进行数据化的基础上来进行管理,并结合自动化等来提升管理的水平和经济效益。
      首钢矿业公司凭借长期积累形成的综合优势,发展矿山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先后取得了矿车自动调度系统研发,电动轮矿车电控系统研发,球团、烧结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据了解,首钢矿业公司于2006年委托国内一家知名设计院进行杏山地下开采自动化设计,但是一直到2008年,对方始终不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完成设计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首钢矿业决定自己干!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其对国内外地下开采自动化发展情况比较了解,掌握矿山生产技术,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有自己的长处。
      首钢矿业首先确定了杏山地下开采自动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可靠、实用、高效、兼容”的原则,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改善作业环境,减少井下作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劳动效率和效益。其次,他们组建了杏山地下开采自动化团队,搜集大量资料深入研究,团队攻关、锲而不舍。在设计理念、设备选型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地下铁矿的特点、爆破冲击、粉尘、潮湿等因素,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按功能分区实现管控一体,通过生产指挥中心可以直接对生产现场进行操作和管理,实现了操作管理一体化。
      最终,杏山地下开采自动化系统与ERP同步上线,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并于2011年3月份全部完成了设计和施工,开发并建立起杏山地下开采自动化十大系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投产到稳产仅40天经济效益显著
      首钢矿业以对标挖潜为主线,健全地下开采指标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坚定不移地抓好落实,把争创一流的思想理念体现在生产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名职工身上,在实现一流目标的过程中提升队伍的驾驭能力。
      投产仅半年时间,杏山地下开采16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6项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名,其中2项排名第一。采矿1354凿岩台车投入后,杏山铁矿采矿作业区的青年员工,把驾驭新设备和达产提效作为攻关课题,在学习摸索中苦练操作技能,开始每班只能打孔30多米,现在达到200多米,台车效率指标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杏山铁矿掘进爆破独立操作之初,按设计一个掘进工作面要布孔69个,台车掘进效率仅为40米/台·月,严重影响生产。掘进爆破攻关小组收集大量数据,围绕爆破参数开展课题研究,与同行业先进指标对比分析,优化设计方案,经过5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将掘进凿岩断面炮孔数减少到56个,比原设计少13个,掘进效率逐步攀升到现在的145米/台·月,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据介绍,杏山地下开采项目于2003年7月开始筹备,2004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初首钢总公司批准立项,2006年2月破土动工,2011年7月底主井建成投产,2011年9月初实现达产。杏山地下开采项目自2011年7月底建成投产,到9月初日提升总量超过万吨,从投产到达产、稳产,首钢矿业仅用了短短40天时间,创出了国内第一的好水平。
      杏山地下开采达产后,年产铁矿石320万吨,可生产铁精粉近百万吨;按目前矿石价格,年利润4亿元以上,两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杏山现代化地下开采矿山的雏形已经具备。地下开采工程、工艺装备、自动化建设、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