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材料价格 -> 上海  
  • 专业视角解读钢市:钢铁行业谋局,2012
  • 上海 发布日期:[2013-09-26]
  • dbzz.net对于中国的钢铁行业来说,最近这两年实可谓艰难。2012年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仅0.04%,今年以来略有好转,但1-8月也仅0.26%。如果剔除掉非钢产业的贡献和政府补贴,现状还会更糟些。


    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随着产业链纵向分工的深化,尤其是铁矿石市场化程度提升,钢铁行业(冶炼环节)在整体产业链,特别是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明显下降了。二是随着产能过剩从周期性过剩转变为绝对过剩,钢材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现有的钢铁行业结构以及钢铁企业以生产为导向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现有的产业链格局和市场环境。


    长期以来,钢铁产业链的内部分工水平并不高,钢铁行业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整体钢铁产业链。钢铁行业作为工业化大生产的杰出代表,往往单个个体规模巨大,自然便充当起整合上游铁矿石和焦煤等资源来满足国民经济对钢材需求这一使命。不仅很多钢厂都拥有自己的铁矿和煤矿,而且独立的矿商也是通过长期合约形式充当钢厂的供应商,这时钢厂是整体产业链当之无愧的主导者。自然,钢厂会利用这种主导者地位获得一定的主导者溢价。


    但随着全球铁矿石和焦煤行业集中度提升,以海运为主的国际贸易成为主要贸易形式后,原料现货市场开始出现,原料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近几年,铁矿石已完成了主流交易模式从年度协议定价向市场指数化定价的转变。矿商和钢厂通过市场完成交易,意味着两者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已平起平坐。甚至因为铁矿石市场的寡头结构,让钢厂处于弱势地位。钢厂已不再是产业链的主导者,失去主导者地位自然也会失去主导者溢价,这必然会降低钢铁行业的长期平均利润率。


    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特征。钢材消费增速开始放缓,单位GDP的用钢强度下降,需求接近预期中的需求峰值水平。如果说之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周期性的,可以通过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需求快速增长来化解,那么未来继续通过这一路径来化解过剩产能恐不现实。钢铁产能开始呈现绝对过剩的特征,产品的买方市场特征越来越浓。长期以来追求产能快速扩张导致的行业集中度下降,以生产为导向粗放型经营模式对利润率的损害全面显现。同时,产业、金融和节能、环保政策也给钢铁行业以新的外部压力。


    穷则思变。随着效益明显下降,今年钢铁行业的投资增速和新增产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对于未来的产能扩张,各类所有制的钢厂均持谨慎态度。更为重要的是钢铁行业开始意识到从产业链和价值链视角来审视自身的经营环境,谋求转型。


    铁矿石经过几年的市场化运行,目前矿商和钢厂均意识到铁矿石市场化是分工深化的必然,金融化有利于整体产业链的风险收益再配置。在新加坡铁矿石掉期市场已开始显山露水,多家海外期货交易所推出铁矿石期货之际,国内也即将在大商所推出铁矿石实物期货。并且无论是机制灵活的民营钢厂还是受到严格管制的国有钢厂均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参与铁矿石衍生品市常


    应该看到钢铁行业积极参与上游商品市场,特别是衍生品市场仅有助于改善钢厂相对于矿商的极度被动地位,无法从根本上将钢铁行业推回到原来全产业链主导者的位置。对比之下,钢厂在下游产品市场的整体布局对于其在全产业链中的位置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


    目前,很多有市场影响力的钢厂均大力发展物流、仓储、加工中心以及电子商务。社会上的第三方亦是积极进入这些领域,这些领域的投资增速仍保持在高位。资本市场更是用脚投票,上海钢联(业内知名的“我的钢铁”网站)股价在过去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表现极其抢眼。按近日收盘价,其市值已达50亿元,这意味着一个做钢铁信息的网站市值已经超过了不少冶炼产能在800万吨左右的钢厂。


    上游原料的市场化和金融化,下游市场的电子商务化,既给钢厂带来了转型压力,也给钢厂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平台。放眼全产业链,单个钢厂的规模效应决定了其仍将是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放下身段积极应对产业链的转型,钢铁行业的未来仍然可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