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材料价格 -> 华东地区 -> 青岛 -> 市场分析  
  • 山东钢铁产能搬迁的困惑,2012
  • 华东地区-青岛-市场分析 发布日期:[2013-09-11]
  • dbzz.net    钢铁产能转移被指违背产业政策2013年09月10日00:54中国企业报我有话说《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明确济钢产能向莱芜转移,“内陆迁内陆”遭质疑

        济南钢铁产能要向莱芜转移?

        针对山东境内盛传的这桩“钢铁大事”,济钢相关负责人日前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搬迁成本太高了,“需要400亿元到500亿元,涉及数万职工和家属,济钢目前还未听说有搬迁的具体计划”。

        但矛盾在于,山东省8月底刚刚出台的《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中的“济莱协作区”一章中提到:在不增加总量规模的前提下,推动济南钢铁产能向莱芜转移,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

        官方主动民间反对

        记者从济钢母公司山东钢铁集团了解到,山钢层面对此事也无指导意见和规划。山钢领导层上半年到济钢视察时曾表示,已经和省里面进行过沟通,济钢近期无搬迁计划。

        山钢自成立以来,在重组日照钢铁一直难以推进的情况下,济钢和身处莱芜的莱芜钢铁一直是山钢的两大主力,济钢产能如果迁移至莱芜,势必将对山东省的钢铁产业布局带来影响。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这件事情上,莱芜较为主动,但目前只有意向性的东西,没有具体方案。

        在今年初山东省两会上,时任省长姜大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出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济莱协作区实施意见”。这对于想要积极打造“济莱协作区”莱芜市而言,无异于一剂“强心针”。

        知情者称,莱芜市委、市政府当时的初步考虑和设想是,加快济钢产能向莱芜转移,建立鲁中钢铁产业基地,进一步优化全省钢铁产业布局。

        莱芜地处山东省中部,辖莱城、钢城两区和三个省级开发区,人口125万。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的7座城市中,莱芜面积最校莱芜因钢立市,钢铁一直是莱芜的主导产业,最高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占到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40%以上。目前钢铁仍占总量的52%。

        莱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此事还不清楚,要听上面的意思。”

        济钢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搬迁压力太大,涉及面太广,搬迁费用谁出?对于尚处于扭亏中的济钢而言,成本太高了。尽管济钢目前遇到了困境,但缴纳的利税仍旧占据济南市的10%以上。政府让济钢搬迁的意愿能有几何。

        莱芜当地人有些担忧:“济钢如果到莱芜的话,加上莱芜现有的泰钢、九羊、电厂、莱钢等重污染企业,莱芜的空气质量肯定比现在的还要差。若真正实施搬迁,恐怕还需一定的时间,不管怎样,把当前的事情办好,实现赢利不亏才是主要任务。”

        违背产业政策?

        济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济南和莱芜距离不过100多公里,同为内陆城市,搬迁过去没有任何意义。搬迁需要长久、精密的论证才行。

        早在2005年,国家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称,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去年,国务院签发的《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核心就是全国39家城市型钢厂,按照沿海沿边的原则,5年时间内搬离城市。

        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曾指出,“韩国、日本的大钢铁工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从世界范围看,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沿海化、集中化,因为沿海发展的成本低、消耗低,环保、节能。”

        而济钢产能转移至莱芜,显然有违钢铁产业的相关政策,但此时向沿海转移的条件也有所欠缺。

        “从长远看,向沿海转移产能是有可能的,这是行业的大趋势。”济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但山钢的沿海推进战略并不顺利,重组日照钢铁仍处于“拉锯战”阶段。迫不得已,在重组日照钢铁无果的情况下,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在6月份正式开工。

        但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虽然已经开工,但进展缓慢。对于上什么项目,用什么技术,采用什么装备和工艺,还在研究之中。”

        目前,正在推进扭亏工作的济钢显然无暇他顾,其内部为扭亏做着种种改革。就连宝钢董事长徐乐江也感叹:“近几年,济钢的改革力度非常大,我们宝钢也没有这么大的力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